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

洛阳纸贵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西晋时期,都城洛阳的纸张价格曾一度飞涨,这并非由于物资短缺,而是因为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引发了全城抄录的热潮。“洛阳纸贵”这个典故正是由此而来,它生动地描绘了优秀著作广为流传、风靡一时的盛况。 这一成语的出处可追溯至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的《晋书·左思传》。故事的主人公左思出身儒学世家,自幼天资平平,甚至连书法、鼓琴等才艺都未能精通。其父左雍曾对友人感叹,这孩子的悟性远不如自己年少时。这番评价深深触动了左思,促使他发奋苦读。 经过长期积累,左思开始创作《齐都赋》,历时整年方告完成。此后,他立志为魏、蜀、吴三都作赋。当时正值妹妹左棻被选入宫,左思随全家迁居京师。他广泛查阅典籍,走访故老,甚至亲至官府查证地理资料。在门庭、庭院乃至厕所等各处都备好纸笔,随时记录灵感。 就在左思潜心创作之际,以文采著称的陆机也在准备撰写《三都赋》。听闻左思的创作计划,他致信家人调侃道:“听说有个粗鄙之人欲作《三都赋》,待他写成,只怕要用来盖酒瓮了。”然而当左思历时十年完成的《三都赋》问世后,原先讥讽他的文人学者们无不叹服。司空张华阅后赞叹:“此赋可与班固、张衡的佳作媲美,唯恐世人未能充分领会其价值,应当请德高望重者予以推介。” 于是皇甫谧为之作序,张载、刘逵等名家相继作注,卫权还撰写了《三都赋略解》。原先嘲讽左思的陆机研读后也深为折服,自认难以超越,遂搁笔止作。这些文坛名流的推许,使《三都赋》迅速风行洛阳,豪贵之家竞相传抄,纸张供不应求,价格随之攀升。那些曾轻视左思的人,如今都恳请允许他们抄录赋文。这位曾被认为才思迟钝的作家,最终以惊世之作证明了自己的才华。